发布时间:2019-09-21浏览量:2761 收藏
一、项目背景
槟榔是海南省第一大热带经济作物,种植面积近200万亩(占全国种植面积95%以上),全产业产值突破350个亿,是海南省230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。槟榔生果收购价格近几年持续走高,并在高位运行,2017年平均价达到9.6元/斤,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热情,槟榔种植面积从2000年至2017年快速增加了近4倍。槟榔长期以来被视为“懒人树”,普遍存在“重种植、轻管理,重产量、轻质量,重眼前、轻长远”的现象。随着种植面积的井喷式增长,栽培管理粗放、技术储备不足的缺陷日益凸显,其中一些根本性问题严重制约了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空间。
主要问题表现在:
1、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不健全,高产、稳产、品质优、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匮乏。大量劣质种苗充斥市场,严重影响槟榔的健康种植。
2、槟榔黄化现象逐年加重、损失巨大。当前,黄化是制约槟榔种植业的瓶颈问题,且扩散速度快。黄化逐年加重,轻者减产 10%-20%,重者减产50%-60%,局部地区造成毁种失收,据不完全统计,每年损失 20 亿元以上,严重影响农民的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。
3、生态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应用不够、槟榔单产低。忽视了科学的水、肥、药管理措施,导致树势衰弱、产量偏低,严重影响农民种植效益的提升。
二、海南启动槟榔病虫害重大科技计划项目
槟榔作为海南特色热带经济作物之一,近年来,槟榔的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海南科研人员攻关的方向。经过一年多时间对我省槟榔产业的充分调研、分析、讨论和方案的完善等筹备工作,于2018年11月10日,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牵头的2018年海南省槟榔病虫害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在海口启动,计划用三年时间,聚焦槟榔产业黄化灾害治理和高效栽培技术,针对槟榔黄化病等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展开攻关,用科技助推槟榔产业健康发展,推动科研和产业无缝对接。项目还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、康振生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等17位专家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委员会,从农药化学、病原真菌致病机理、病毒病防控、入侵生物学、种质资源、土壤营养等领域对海南这一科技项目给予支持。
图:槟榔重大项目启动会现场
该科研项目主要围绕“槟榔黄化灾害防控及生态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”展开,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、海南大学、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将从“槟榔黄化传播途径”“快速高效检测技术”“致黄机理”“种苗脱毒技术”“综合防控技术”等方面进行科研攻关,由海南多元槟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几家单位和企业,负责万宁、琼海、保亭、定安和屯昌5个市县6个基地的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。为我省广大槟榔种植户提供槟榔黄化防控、病虫害防治、产量提升并提高经济效益。
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实现项目示范区的槟榔黄化情况得到控制,完成“槟榔亩产提高20%以上、黄化率控制在15%以下、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20%以上”的目标,使得槟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得到提升。并将研发成功的技术成果推广辐射带动全省槟榔种植。
三、槟榔重大科技项目启动的意义
本次槟榔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启动,整合了海南省内权威的3家研究槟榔的科研单位,4家企业,共计69位科技人员,并以17位院士团队作为技术支撑,共同为海南槟榔种植从种苗、病虫害诊断、防治、高效栽培、水肥一体化等方面研发总结出农户易接受、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生态高效栽培模式。对促进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,促进创业就业,带动农民增收,实现精准扶贫,乡村振兴,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。
感谢您的阅读,
更多内容请看下篇。